开吉茶馆静安寺


开吉茶馆久光店位于上海市中心一座具有20年历史的百货商店。店面是位于一层的朝向步行街的单向店铺,步行街对面对望的景观是位于上海中心的古刹静安寺。店内通过通透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静安寺独具一格的唐密式样的佛寺建筑。


@ 奥室建筑





店内空间整体呈L型,可划分为一个8米乘10米的大空间以及一个狭长的走廊区域。沿街界面由极高的玻璃构成,长达12米,内部净高足有6米。后厨服务空间置于最内侧动线尽端的位置,保留景观和光线给中央公共空间。除去所有服务空间后所留下的一个近似正方体的大空间,成为了我们下一步思考的核心,如何处理才能使这个空间的氛围既有传统茶馆的感觉又能不失当代青年的气质?


@ 奥室建筑






为了对大空间形成适合的层次与划分,我们采用了朝中心向聚合的方式,而非现状商业空间中常见的散点式布局。而这也是传统公共空间形态构成上的突出特征,同时也是对毗邻古寺、以及中国传统社交空间模型的一种致敬。室内体现的围形式的同时,我们希望在体验感上模糊室内外的界限。对于较高空间来说,顶部的处理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开放性的感受来源于极高的层高和玻璃立面的通透景观,而周边店铺大量使用的吊顶会强化空间的室内属性,并增加成本。最终,我们采用了立柱构造的形式,更接近于室内的一处独立景观建筑,而非饰面装饰的处理。与自上往下的传统吊顶恰好相反,这座“方亭”是由从地面升起的立柱和围合式的顶所构成。建筑内部仅进行了清洁等简单处理,如同现存的场地环境,而置入其中的“建筑”替代了原有的装饰饰面,形成空间的整体氛围。

@ 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传统亭中常见的美人靠,是依托柱体结构伸出的座椅和靠背。我们借鉴了这种经典的构造方式,从柱体结构内延伸出了400、600、800高的若干水平向的平台。人们可根据不同的平台高度自由选择或坐、或靠、或作为桌面来使用。传统的形式被赋予了自由使用的灵活度,形成了具有当代精神的空间形态。

@ 奥室建筑





方亭的主体结构体系采用了镀锌钢,柱体、梁架、挑出墙面的灯具都以槽钢对拼的形式来完成。除了直接暴露结构外,槽钢内部还可以根据功能嵌入轨道射灯、吊灯、插座等设施设备。中央方亭内所有与人的身体、视线直接接触的细节都采用了桦木多层板,有机的材质与身体更加同构,营造了适合饮品社交需求的空间氛围。多层板通过漆面层的调色,颜色比工厂的成品更加深沉,与直接裸露的金属产生强烈的对比的同时,也与毗邻静安寺建筑构成的色彩上形成和谐和谐。亭子本想采用悬挑的方式,但是考虑耐用性的问题,最终增加了立柱。立柱与多层板之间以传统燕尾榫咬合的方式连接,柱体自身也保留了燕尾的形式,在对传统致敬的基础上具备了属于当代的直白构造表达。
@ 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商场内的店铺一般难以形成有效的室外空间,“盒子”的模式使得内外之间产生了明确而缺乏过渡的边界。对于这处店铺选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希望模糊内外边界,弱化人们在使用式进入了明确“内部”的边界感。用不吊顶的层高减弱顶部的存在;通过景观式的构筑强化与室内工法的区别;钢材直接裸露、水泥批灰或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粗糙墙面、水洗石覆盖地面和台阶,茶馆内所有的材料和工艺都以外部的方式来对待“内部”,营造出非直觉上和通常意义里的室内空间。最终呈现的空间氛围让人如同置身在一座”室内的庭园”,抛弃了室内空间才会产生的拘束与禁闭感。
@ 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开吉久光店是品牌对商场内商业空间的重新诠释。把店门向城市展开,关注店面周边的环境和人的生活状态,让内外不再有界限。沿街行走时能直观感受到,这是此间唯一关注历史,尝试与宏大静安寺产生对话的商业空间。坐在茶馆的亭子里静望静安寺的山墙及银杏树,便能关照到现代生活的缝隙里如茶汤般泡出的缕缕古意。






项目地点:中国 上海市 静安区

项目类型: 商业/零售

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室内设计: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 奥室建筑







返回主页